國家認監委關于運用有機產品認證服務精準扶貧的通知

2017/05/04



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監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各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區,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相關單位及專家: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開發扶貧戰略的重大調整,也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之一。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發〔2015〕34號、以下簡稱《決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64號)及《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有關要求,國家認監委積極創新精準扶貧機制,協同地方政府在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工作重點縣中運用有機產品認證服務精準扶貧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以有機產品認證手段扶貧脫貧的意義

(一)將有機產業運用在扶貧開發中,能夠與生態保護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有機產業在提供有機產品的同時,關注人與生態系統友好關系,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這不僅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更能建立一種綜合、健康和環保的可持續的農業生產體系,最終實現環境友好、經濟可行和社會公平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二)運用有機產品認證扶貧是提升農業發展的有效手段。我國很多貧困地區基本上無污染源頭,具有發展有機農業的先天優勢。發展有機產業,還能夠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調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脫貧的積極性,使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開發轉化成效益,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三)運用有機產品認證促進扶貧脫貧已有成功經驗。目前我國已有84個有機示范(創建)區,其中貧困縣有32個。部分縣市利用有機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已探索出了一些成熟經驗。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在工作中也通過與扶貧開發部門、地方政府合作,實施了一些扶貧措施,如減免認證費用、認證標志使用費、電商扶貧、農業旅游扶貧等。

二、推進精準扶貧脫貧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

(一)組建有機產品認證扶貧專家隊伍。國家認監委將依托認證認可技術研究所成立有機產品認證扶貧專家團隊,通過對貧困地區環境、資源、綜合因素調研分析,幫助制定有機認證扶貧方案,提供有機生產技術、加工技術、產品銷售、生產管理、產品包裝等技能培訓和技術支持。

(二)利用有機產品認證手段扶貧。鼓勵認證機構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工作重點縣及新疆、西藏、青海等貧困地區集中區域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時減免認證費用;在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工作重點縣中,探索以有機產品認證信息幫助采購商、消費者精準識別來自貧困地區有機產品,除標識有機產品認證信息外,鼓勵和幫助來自貧困地區生產的有機產品上附加“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國家級貧困縣”等扶貧信息,區別于普通有機產品。

(三)建立對接機制,實現市場拉動。地方認證監管部門、認證機構應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建立有機產品市場對接機制;組織幫助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搭建有機產品產、供、銷平臺,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小企業外貿服務平臺及電商銷售平臺合作;鼓勵采購商和消費者利用有機產品認證標志中附加的扶貧信息消費來自貧困地區的有機產品,形成“環境可持續、質量有保證、產品有市場、銷售有渠道、消費有群體”的可持續消費扶貧模式。

(四)挖掘有機認證扶貧典型案例,復制脫貧經驗。在地方認證監管部門、認證機構推薦及有機示范區自薦的基礎上,國家認監委將確定有機產品認證扶貧試點單位(首批24個試點單位名單見附件),將重點支持試點單位進一步總結探索可復制、可推廣有機產品認證扶貧經驗和做法。

三、工作要求

請地方認證監管部門和認證機構高度重視,迅速部署落實。充分認識運用有機產品認證助力精準扶貧脫貧的重要意義,利用好各部門產業政策與扶貧地區政策,積極與發展改革、財政、科技、供銷、貿易促進部門、機構建立聯絡機制,爭取將發展有機產業作為扶貧的重要方式和納入扶貧資金支持范圍;發揮產業優勢,下一番“繡花”功夫,采取措施確保全過程精準扶貧。請各地方認證監管部門、認證機構及時總結上報精準扶貧脫貧工作經驗,采取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國家認監委將不定期對相關情況進行督導。

國家認監委聯系人:張劍

聯系電話:010-82262765

電子郵箱:zhangjian@cnca.gov.cn

國家認監委認證認可技術研究所聯系人:唐茂芝

聯系電話:010-65993906

電子郵箱:tangmz@cnca.gov.cn